2019年一份《中国脱发人群调查》表明,我国脱发人士总数多达2.5亿,6个人中就有一个脱发的。另一脱发数据报告显示,30岁前出现脱发的比例达84%。网上,90、00后买假发占比已超过50%。
有数据调查,如今我国已有60%的人在25岁就背负着掉发、脱发和秃顶之困。
据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,「脱发」的搜索热度在今年暴增。在互联网上,如今更关注脱发的人群主要集中在18-35岁,90后、00后无一幸免。
社交媒体上#脱发算工伤么?#这个热搜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,短时间内,便贯穿于整个年龄层的不同领域从业者,阅读量高达百万。
各有爱情事业不同的烦恼,但高压之下,“头秃”竟还成为了他们反抗竞争更有力的武器。
“我秃了,但是也变强了、凭秃上位、秃飞猛进”这些梗也已经成为判断当代年轻人有无成就的荒唐依据。
热闹的马路不长草,聪明的脑袋不长毛。当今社会的内卷程度,已经把高学历、脑力劳动者、高管与脱发挂上了钩。
谁说年轻人的世界,没有容易两字。容易脱发的年轻人,早已经到了洗脸洗到天灵盖的地步。
当脱发和秃头成为困扰年轻人的常态,假发片、发际线粉让他们重新相信了光。
据数据显示,假发企业基本注册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,并在2019年达到顶峰,冲至7492家。即便是令人头秃的2020年,依然有6665家新的发制品公司注册成立。
而这些指数式增长的假发企业,如此有底气的背后,是绝不服“秃”的90后撑起来的。其中,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深圳承包了假发销量的前四名。
为了保住更后稀疏的几根黑发,是当代有为青年们更后的倔强。
或许,今后随着人性化新规的不断完善,企业会提出新“五险”:包括:脱发风险、衰老风险、心脏风险、单身风险、贫穷风险......,而在笑梗不断的背后,是挣扎在职场旋涡的社畜们难以言说的苦涩。